电子盘口网投-三伏天要来了,这两个月记得多揉一个穴位,让脾胃暖起来,脾有劲,痰湿排得快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电子盘口网投 > 新闻动态 > 三伏天要来了,这两个月记得多揉一个穴位,让脾胃暖起来,脾有劲,痰湿排得快
三伏天要来了,这两个月记得多揉一个穴位,让脾胃暖起来,脾有劲,痰湿排得快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9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57

图片

图片

对着镜子看看:

舌苔总是白厚腻,像铺了一层豆腐渣;肚子松软肥胖,减肥总反弹;整天没精神,爬楼梯都气喘吁吁…… 

这些都是痰湿在体内搞破坏!

中医讲 “脾虚生湿,湿聚成痰”,痰湿就像身体里的 “油污”,既堵经络又伤阳气。

别发愁,今天教你三个穴位 ——脾俞穴、丰隆穴、关元穴。

不用喝苦药,每天按揉就能激活脾胃阳气、瓦解顽固痰湿,让身体由内而外清爽起来!

(戳上图,可进店)

一、痰湿难除的根源

先搞懂痰湿怎么来的:

    脾虚是 “源头”:脾胃像 “食物加工厂”,脾虚就像机器生锈,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不了气血,反而变成湿浊;

    肾虚是 “助推器”:肾阳不足,就像锅炉没火,水湿无法蒸发,堆积久了就成痰。

现代人久坐不动、贪凉饮冷,等于给脾胃 “泼冷水”、给肾阳 “撤柴火”,导致痰湿越积越多,常见表现:

    身体困重如绑沙袋,早上起床眼皮都抬不动;

    嗓子总有黏痰,咳不完又咽不下;

    大便黏马桶,冲三五遍都冲不干净。

从哪里入手,可以彻底干掉痰湿呢?

图片

二、脾俞穴:唤醒脾胃

要断痰湿源头,先叫醒 “偷懒的脾胃”。

背部的脾俞穴,是脾经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,就像脾胃的 “外置发动机”。

艾灸脾俞穴能直接给脾胃充能,激活阳气运化水湿,背部穴位一个不容易艾灸,可以绑一个全能艾灸罐在后背即可。

《针灸大成》记载:“脾俞主脾胃虚弱,湿痰内停,食少便溏”,就像给生锈的机器上润滑油,让食物高效转化为气血,而非痰湿。

图片

最佳找穴法:

低头摸到脖子最凸的大椎穴,向下数 11 个椎体(约肩胛骨下缘水平),旁开 2 指宽处就是脾俞穴。

有家人帮忙的话,可以每周抽一天时间,把蓝色艾草精油涂抹在背部,用长柄的纯铜刮痧板,从上往下刮痧。

没有刮痧的条件,每天用掌根揉按 5 分钟,会感觉背部发热,这是脾胃阳气被唤醒的信号。

后背刮痧可以疏通膀胱经,膀胱经是排毒的经脉,相当于健脾的同时,疏通了痰湿外排的通道,一举两得。

图片

三、丰隆穴:瓦解痰湿

已经形成的顽固痰湿,需要丰隆穴来 “清扫”。

它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,位于小腿外侧,外踝尖上 8 寸。

丰隆穴,专门化痰浊、清湿热,被称为 “祛痰第一穴”。

图片

中医讲 “脾为生痰之源”,丰隆穴就像一台 “痰湿吸尘器”,能把堆积在脾胃和经络里的痰湿垃圾彻底吸走。

《玉龙歌》早就点明:“痰多宜向丰隆寻”,按揉时越痛,说明体内痰湿越重。

前些天,群里有个朋友,坚持每天手持4cm石磨艾条熏丰隆穴,过了 3 天发现痰没有减少,反而变多了,直到半个月后痰才彻底消失,就是痰湿在溶解,而且加速外排的表现。

图片

四、关元穴:补火暖土

痰湿久蕴的人,往往伴有肾阳不足,就像 “湿木头怎么都烧不旺”,需要关元穴来 “补火暖土”。

关元穴,位于脐下 3 寸,储存着人体的先天元气。

艾灸关元穴就像给身体的 “阳气蓄电池” 充电,肾阳充足了,才能推动脾阳持久发力,彻底蒸化水湿。

《针灸聚英》记载:“关元主积冷虚乏,治痰湿久蕴之畏寒、水肿”,尤其适合手脚冰凉、腰腹怕冷的人。

图片

每天忙,时间紧张的话,可以睡前把自发热艾灸贴,贴在小腹的关元穴,第二天睡醒后揭掉,也可以自发热艾灸4个小时,虽然效果不如明火艾灸,但是胜在方便,总比啥也不做强。

从今天起,每天花 30 分钟照顾这三个穴位,配合饮食多吃炒白扁豆、茯苓、山药,1 个月后你会惊喜地发现:舌苔变干净了,身体轻盈了,连困扰多年的肥胖、疲劳都跟着好转。

这就是 “激活自身阳气、痰湿自消” 的中医智慧!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